政协委员走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并提问了这些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卢梦君
2018-12-0810:49来源:澎湃新闻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894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全国政协委员和提案者代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座谈会。
从1978年开始初建知识产权制度,到如今连续七年专利发明申请量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成长是四十年国家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代表。
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在内部需求和外部压力下,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要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环境和机制的呼声也与日俱增。
这一点,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承办全国政协提案的数量上可见一斑。
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的委员提案共63件,其中主办(或分办)39件,会办22件,转意见建议2件。用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的话说,“承办数量不算很多,但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来讲,显然任务是很繁重的。”
12月6日,由支树平率队,部分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提案者代表走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召开座谈会,了解提案办理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出席座谈并交流。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转化如何促进、闲置商标资源如何盘活、知识产权人才如何补缺……全国政协委员又进一步反映了他们了解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各方面诉求,他们也从座谈会上得到了最权威的解答。
专利与市场之间的鸿沟如何跨越
“我来自中科院一线,在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不少专利。”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阎锡蕴说道。
她的关注点在于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现在中国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大大增加,PCT申请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那么我们的专利转化率还有多大差距?”
来自中关村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海东硬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静也提及这一问题。
她在工作中意识到,技术成果转化才是市场原动力,但很多应用技术跟市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鸿沟。“我想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于庞大的发明专利库、实用新型专利库、外观专利库,在市场转化上有什么机制和策略?”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综合业务处处长李昶首先做出概念上的说明。他介绍,知识产权的运用促进情况有两个指标来表征,一是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另一项是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其中“实施率”主要指的是企业使用、许可、转让专利占有效发明专利的比例。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是52.6%,有效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是36.2%,历年数据相对比较稳定。
李昶向委员们介绍了对于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的工作思路,即建机制、建品牌、促产业。
建机制是指建立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的机制,把知识产权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进行“三权”改革,从权属角度激发创新活力;建平台是指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与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产业经营资本,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产业运用;促产业则是要通过知识产权来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引导产业高端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和提案者代表走访国家知识产权局。
维权难、赔偿低如何破解
全国政协常委贾楠同时也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她带来了国家统计局在与企业座谈时收集到的情况。
“在每季度的企业座谈会上,小企业主要反映融资难融资贵,大企业主要反映的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她说。
10月召开的第三季度企业座谈会上,多家企业提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高(维权成本高)、一低(侵权赔偿低)、一长(侵权诉讼周期长)、一短(获利时间短)的现象。
“维权周期过长导致很多技术得不到及时保护,对企业来讲是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有的企业最后得到的赔偿只有几十元,还不够打车成本。这样对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打击非常大。”贾楠表示,一定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这与全国工商联在前几年调研察知的情况十分相似。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黄荣回忆,2016年全国工商联曾经组织调研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研发现,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面临“两难一长一低一弱”,也就是举证难、认定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弱。
这份调研报告也被送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办公室。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回应道:我们认真研究了调研报告,“两难一长一低一弱”这些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在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已经大部分得到了解决。
12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之后该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正是大幅提高故意侵犯、假冒专利的赔偿和罚款额。
贺化解释,修订后的法定赔偿额从100万提高到300万,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国际上是不多的。”
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还提到要通过推动“多元共治”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发生纠纷后维权,而是包括前期知识产权局的确权、管理,后期的法院、纠纷调解组织、行政执法组织共同开展保护工作。”他说。
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如何转变
中国的知识产权如何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委员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陈因认为,专利质量不尽人意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有一定关系,一些地方过于重视专利数量,奖励、补贴资金甚至高于专利申请资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利数量的虚高。还有一些专门为了申请职称而申请的专利,其质量也堪忧。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也谈到,地方政府对专利数量特别重视,专利成为一种奖励依据。
他提出,在专利申请费降低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专利的维持费,这样既能够有效提升质量,也能够让一些好的专利“不躺着睡大觉”。
“质量问题非常重要。”贺化回应。他介绍道,经过对资助政策和评价体系的调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没有任何以数量排名的评价,但地方还有调整过程。
李昶表示,已经关注到地方资助政策存在偏差的问题。“由于历史欠账多,各地出台了很多资助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过程中过于粗放也有漏洞。最近我们正在专项督导地方完善专利资助政策,避免重复资助,降低套利隐患。”
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郑慧芬还介绍了该局为提高审查质量而建立的“双监督双评价”工作机制。
双监督指的是内部聘请质量监督员,外部设立公众投诉平台和客户服务中心;双评价指的是局内由质量评价员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委托第三方对局审查工作作出评价。“今年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比去年降低了40%。”她谈到。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40年里逐渐完善成熟。
“沉睡”的商标如何盘活
谢商华是一名来自知识产权系统的全国政协委员,目前担任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在座谈会上,她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的现况颇为着急。
“我们的企业、高校、院所,让我们帮助推荐知识产权人才,要高端的、复合型的,我到什么地方去找?四川30多年来培养的知识产权的人才不足千人。还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居然没有一个知识产权的管理人才。”
同时,知识产权人才的评价体系、评价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原来培养的一些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因为职称职级工资上不去,纷纷转行。”
说完一个个例子,谢商华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行政的、司法的保护,是多方面多环节的保护,多环节人才都非常稀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副司长岳宗全表示,今年,局党组把探索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列入了党组重点工作,希望以此为突破点,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这项工作获得了一个重大进展,今年10月我局致函教育部申请设置知识产权的专业学位,正式提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的设置申请。”
关于人才评价体系,岳宗权表示,今年以来,已经就增设知识产权职称系列专业的问题和相关部委进行了多次沟通汇报,下一步将在课题研究基础上,起草关于申请增设知识产权职称系列专业的函,尽快报给相关部委。
程静还提到了闲置商标资源的利用问题。她在工作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好词,从两个字到六个字的都没有了。商标申请费太便宜,大家一申请就是几十个几百个,这么多沉睡资产未来如何盘活?”
商标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崔守东坦诚“这是商标面临最大的问题”。
他向委员介绍道,今年前10月的商标申请量已经达到601万,去年同期为574万,申请量增长很快,但也有大量囤积和恶意注册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平衡效率和质量的关系。”他表示,下一步首先要遏制、打击囤积和抢注问题;二是要加快“撤三”(撤销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的力度和时间;三是要做好服务,准备今年年底放开商标数据库;四是要规制《商标法》;第五要加快商标便利化改革。
今年提案采纳率达85%
今年是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也是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承办单位第一次办理提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廖涛在座谈会上介绍,知识产权局承办提案的数量较去年保持稳定,涉及领域则有所拓展:既有促进专利质量提升的建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吁、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建言、加强知识产权宣传的倡议,也有涉及商标和地理标志的提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今年修订了内部《建议提案办理手册》,进一步细化完善办理流程和要求,补充更新复文示例,增强对各承办人员的具体指导;同时将正式答复前与委员主动沟通联系作为一项“规定动作”,对于个别委员反映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说清原因,最大限度求得委员理解。
目前,答复工作已全部按期完成。据廖涛介绍,今年知识产权局完全采纳或基本采纳的提案有50件,采纳率为85%。
例如,针对委员提出的“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建议,知识产权局结合实际工作,加快推进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进一步提高侵权赔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已于12月5日经过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
针对“加强电子商务、新商业模式等新领域新业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知识产权局修改了《专利审查指南》,对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技术方案给予专利保护;
围绕当前知识产权的难点热点问题,知识产权局将朱晓进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案》作为内部重点提案,邀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专家学者以及全国政协提案办有关同志,先后赴贵州、重庆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形成调研报告送阅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的出台起到了促进作用。
支树平评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提案办理非常重视,把提案办理和贯彻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积极吸纳提案意见建议,推动解决部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办出了水平办出了实效。
“在新形势下,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非常重要,而且某种意义上就是竞争的手段和武器。”支树平说,“全国政协特别是提案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来关心、支持知识产权工作,通过我们的渠道履行职能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