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00多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美跨境商务规模不断扩大。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同时,跨境商务也危机四伏,面临诸多知识产权风险。如果中国企业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风险,就可以在跨境商务中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郊多垒,中美跨境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首先,美国商标权人正在发动大规模、高频率的维权行动,对某些领域鱼目混杂的电商冲击严重。电子商务,为大众创业降低了门槛,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使千万民众受益。但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风险意识,跨境电子商务中出现一些侵犯他人商标权的现象。例如,罗萨奥蒂卡集团从2014年起在美国多个法院发起了40多起商标侵权诉讼,起诉包括上万家中国中小电商在内的个人和企业侵犯其“WAYFARER”和“RAY-BAN”等多个太阳镜商标,冻结其Paypal账户。大多数电商的Paypal账户余额只有几万美金,不想为此支付昂贵的美国律师费用,因而放弃应诉。每个放弃应诉的被告,最终被美国法院缺席判决商标故意侵权,被判罚200万美元的侵权赔偿。
其次,“专利蟑螂”对中国企业时常发起美国专利诉讼,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美国每年发生的6000多起专利诉讼中,一半以上是“专利蟑螂”提起的。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专利蟑螂”很容易搜集到企业的产品及销售信息而达到美国法律对提起诉讼的证据要求,从而在对其有利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企业提起专利诉讼。例如,一些“专利蟑螂”利用原告在德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高达55%的胜诉率,在该地区法院频繁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通讯领域的企业发起专利诉讼,迫使被告企业为避免诉讼风险和昂贵的律师费用而支付高额和解金以达到其目的。
第三,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竞争企业的知识产权挑战。知识产权诉讼已经成为竞争企业保护自己市场、排除竞争对手、增加竞争对手成本的常用商业手段。仅2015年,在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诉讼就有将近120起。如果不有效地、战略性地去应对, 知识产权诉讼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市场以及商业机会方面的巨大损失。例如,企业可能会面临赔偿对方几百万甚至更高的侵权赔偿额,有时甚至会因禁止排除令而无法将已经运到美国海关的产品交货以满足客户需求而造成违约。另外, 在诉讼过程中,企业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应对诉讼,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诉讼也可能会伤害企业商誉,从而损失业务机会。如果法院颁发禁令,企业将被禁止在美国生产或销售被诉侵权产品,企业的市场和长期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有些企业在一场知识产权诉讼后,大伤元气,一蹶不振,甚至破产。
挥戈反日,中美跨境商务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从事中美跨境商务的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降低风险,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提高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机制。中国企业在开发、推销新产品前,应该进行 “自由运作”的尽职调查,确定其新产品没有侵犯其所在市场的第三方知识产权。特别是当同类产品已经引起许多诉讼时,企业更应仔细分析自己是否可能是下一个诉讼目标。企业根据分析结果,可采取规避设计、取得许可、无效对方知识产权等措施,降低风险。
其次,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合。中国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合,不仅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 也覆盖竞争对手的市场和主要产品。当面临竞争对手知识产权诉讼威胁时,中国企业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抗衡、制约,解除威胁。
最后,积极应诉。当面对知识产权诉讼时,中国企业应该及时聘请有经验的美国知识产权律师,有效、有策略地积极抗辩。如果需要,中国企业可以与对方达成商业和解,或签署侵权同意令而同意停止侵权行为,避免因缺席判决造成被动局面。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到跨境商务中,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对此,笔者建议,中国企业需要未雨绸缪,降低知识产权风险,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朱韶斌? 王宁玲? 作者单位: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